中国首部经济文书研究外译出版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1-07-05 16:32:21
我国西夏经济研究的经典之作《西夏经济文书研究》已译成英文,近日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博睿出版社(Brill)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书名《The Economy of Western Xia?A Study of 11th to 13th Century Tangut Records》(西夏经济:11?13世纪西夏文书研究)。此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著名西夏学家史金波先生,英译者是哈佛大学历史与经济中心研究员、博士李汉松。这是繁荣在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西夏经济首度进入国际视野,也是“中国学派”的西夏学对世界学术的特殊贡献。
此书曾被选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中国首部经济文书研究、世界首部西夏经济史研究的专著。2018年,此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申报“中华外译项目”获批准。译者李汉松曾师从史金波修习西夏文,也研究梵文、巴利文、德文、俄文等学术文献,经数年努力完成此项翻译,译文水平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许。英文版共568页,正文长达20万外文词,包含700条脚注、246幅图版及表格、近百篇参考文献、781条各语言索引名词,用英文呈现了中国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的最新成果。
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与宋、辽、金同时期的重要王朝,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长达将近两个世纪。党项羌、汉、藏、回鹘、契丹等众多民族在中国西北部地区上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西夏人从事畜牧、狩猎,也在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河套平原上耕种麦、谷、糜、秫、豆等谷物,加强了对人口、土地、水利灌溉、赋税的管理,发展了农业经济生产。
20世纪初,在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和文物,其中包括很多户籍、账目、契约等西夏经济文书。这些文书多数使用难以辨认的西夏文草书书写。众所周知,西夏文字一向被称为“天书”,只有极少数学者才能辨认,西夏文一度被称作“绝学”。而与规整的西夏文楷书相比,识别龙飞凤舞的西夏草书则更是难上加难。
史金波先生积长年之功,终于破译西夏文草书,掌握了释读西夏社会与经济文书的密钥。通过对大量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进行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并与西夏法典《天盛律令》、辽、宋、金、元史料等传统资料的对比研究,还原了西夏经济的面貌,展现出西夏时期黑水城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的生动场景,填补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研究的空白。从中还可以深刻了解到,西夏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王朝,在经济制度、基层管理等重要领域对中原地区成熟经验的继承和弘扬,显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近年来,我国西夏学积极参与世界学术对话,不断推动国际社会关注西夏学研究,使西夏学从“绝学”成为“显学”。2020年,史金波先生所著《西夏文教程》(Tangut Language and Manuscripts)英译版出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和图书馆收藏,在国际西夏学、汉学、语言学界引起反响。经博睿出版社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协商,鉴于《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的广泛学术价值,将由公开方式出版(Open Access),以便世界学者参阅此书,促进各国学术交流,推动世界西夏学研究的长足进步。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代“一带一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我国西夏陵等文化遗产也受到世界关注,《西夏经济文书研究》英译本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西夏文化“走出去”,促进国际学界的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为新时代提高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做出新贡献。
![]() |
![]() |
![]() |
||||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 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 |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广西医科大学外语学院 | 广西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桂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 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 |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 北部湾大学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 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 右江民族医学院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 | 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