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翻译服务 >> 翻译心得

中国外文局原局长林戊荪先生:翻译是一种享受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07 14:36:21

 

林戊荪,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翻译协会顾问、“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译外”领军人物之一。1928年生,天津人,先后在天津、上海、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就读。1946年赴美学习。1950年归国参加祖国建设。20世纪50年代初曾两次赴朝鲜,担任红十字小组和解释代表团翻译。曾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国际翻译家联盟理事、《中国翻译》主编,并多次参与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翻译和审定稿工作。主要译著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论语》《南京大屠杀》《西藏》《布达拉宫珍宝》《丝绸之路》《江边对话:一个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浦东奇迹》等。曾参与改稿及定稿《毛泽东外交文选》《国际形势与安全战略》《国际战略与新军事变革》等。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20178489岁高龄的林戊荪先生在家中接受了中国网和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的采访,讲述了自己的翻译和对外传播生涯。

 

林戊荪先生成长于抗日战争年代,亲眼目睹国家遭受侵略。18岁远赴美国留学时,他立志学到本领,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改变国家落后的状况。在美期间,他选择了哲学专业,希望掌握先进的思想方法,为国家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十分关注国际时事,通过图书、广播等途径了解世界局势。[中国网 张丽颖 摄]

林戊荪先生回国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了,你还回国吗?”面对美国人的疑问,他毅然回答:“那是我的家,我要回去建设我的国家!”带着这样的热情,22岁的林戊荪先生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先后担任《人民中国》杂志社副编辑、外文出版社社长秘书、《北京周报》副总编辑、代社长。工作期间,林戊荪先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发现,那些进步很快的同志,都要花与自己写稿一样多的时间去学习专家的修改稿。他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潜心研究每一篇修改稿,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中国网 张丽颖 摄]

林戊荪先生认为,要想把对外传播工作做好,不能只在中国做,要走出去。担任中国外文局局长期间,他发起了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大型合作出版项目。这套系列丛书在国外读者中反响强烈,英文版获得美国“霍金斯图书大奖”,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了很好的尝试。

林戊荪先生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对于这项事业,他体会最深的是“对外传播要知己知彼,要下力气去研究国外的文化,看国外的媒体说什么,思考读者脑子里存在什么问题。心里有数了,就知道怎么介绍中国,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就清楚自己跟什么人讲话,讲什么话,话怎么讲。”

《孙子兵法》是林戊荪先生的第一本文化典籍译著。他说自己对这部蕴含反战理念的军事著作一直很感兴趣,认为它是军事哲学思想的典范。离休后,他又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另一部兵家思想的代表作《孙膑兵法》译成英文,这是该书的第一个英译本。图为林戊荪先生的译著《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林戊荪先生在翻译时追求精益求精。翻译《论语》的过程中,他十年时间里修改了五次。《论语新译》出版后,他发现按照原著翻译出的译文缺乏体系和逻辑,不便于外国读者理解和体会。因此,他又用三年的时间按体系对原译进行整理,于2017年年初出版了《论语新解全译》。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林戊荪先生“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作为国家对外传播事业的伉俪,林戊荪先生与夫人张庆年女士合译了许多作品,如《江边对话》《浦东奇迹》《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我侧重内容,她把握语言。”“您和张老师产生分歧了,听谁的?”听了这个问题,林先生笑了,“谁对听谁的!”林戊荪先生认为,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译方法。《浦东奇迹》这本书介绍了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其中有许多对各行各业建设者的描写。“翻译时,我们像记者一样去实地采访,”林先生解释,“比如去工厂了解工人的工作流程,去金融机构了解从业人员的专业。”[中外翻译公司 摄]

林戊荪先生坚持“不懂不翻”的原则。“有人邀请我翻译中医领域的书籍,我虽然吃了很多中药,但我不懂中医,翻译不了。”林先生幽默地说。他认为,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不要随便自己去发挥。

谈及翻译方法和专业译员的素质,林戊荪先生称,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领域,必须了解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同时又要精通一两个专业。“翻译前,首先要对原著的主题和主要思想有精准的了解;”林先生强调,“翻译过程中,不能离开原作,但又必须发挥译者最大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翻译后,要反复推敲和修改,定稿后要梳理原文和译文,积累好的表达,形成自己的语料库。”

阅读国内外的报刊杂志是林戊荪先生每天必做的功课,因为他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紧跟时代,学习“现代的汉语、现代的英语”,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过时。2012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林戊荪先生“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很多人都说,翻译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需要下苦功夫。林戊荪先生却从未觉得翻译苦。“翻译是一种乐趣,带给你的更多是享受,因为你知道自己在做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个很有趣的工作。翻译使你的视野更宽,知识面更广,对生活的理解更深刻,这些都是乐,而不是苦。”

89岁的林戊荪先生最近在翻译《墨子•非攻》。他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研究国内外具有非攻思想的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出版一本自己的英文著作。他说,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对于翻译事业的发展,林戊荪先生感慨,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要发展好翻译事业,我们需要正确把握形势,适应时代潮流。他还强调了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希望相关教育部门完善筛选与评价机制,重点培养高端翻译人才,把翻译教育做实做精。

 

来源: 中国网